【論文摘要】:孔子的思想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思想,其中包含了許多偉大的精神,其中"仁"的思想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占據著中心的統治地位,而"禮""中庸"等 思想則是孔子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與"仁"共同構成了偉大的孔子的思想體 孔子是中國乃至世界上最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之一,是中國思想文化的創立者和奠基者?鬃拥乃枷氚_ 萬象,博大精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寶貴財富?鬃拥乃枷胗绊憯登甑闹腥A文 明,它也歷來是人們研究中國文化時必不可少的部分,其思想及思想核心也一直為 人們所探討和爭論。文章也將淺要地談談孔子的思想及其核心。 子思想中的"禮"與"樂"孔子思想形成的具體來源相當復雜,主要是從歷 史文獻和當時社會現實中逐漸形成的。從他所處的戰爭頻繁和"禮"崩樂壞的春秋時 代,可以知道"禮"在當時是一個相當嚴峻的話題。"禮"是奴隸社會及封建社會的道 德規范,是維護宗法與等級制度的上層建筑以及與之相適應的人與人交往中的禮節 儀式。殷周重"禮",其禮儀往往形成一種嚴格的上下等級威儀和社會的差別意識。 其實在夏、殷時代就已經有"禮"的存在了,但是直到周公時代的周禮,才形成比較 完善的禮樂制度,所以人們一般把周禮作為研究"禮"的一個典型時期。
由于孔子對 "禮"的推崇,許多學者也因此認為"禮"是孔子的思想核心?鬃右簧家栽姇Y樂 教弟子,非常注重從理論上說明禮的重要性,他指出立身治國都非有禮不可。在當 時的社會狀況下"禮"是起過積極作用的,但是到了后來,"禮"逐漸被人們理解為盲 目保守、因循守舊的思想,并且成為束縛人們思想自由、婚姻自由的鎖鏈,所以產 生了"吃人的禮教"的說法。但是我們并不能因此就否定孔子的思想,我們應該辨證 地去認識和理解"禮"的思想。 還非常值得一提的是孔子認為治人之"禮"要深入 人心,必須同"樂"結合,也就是后來我們所說的禮樂相結合的"禮樂制度"。禮樂制 度是以"樂"從屬"禮"的思想制度,是一種頗為完備的典章制度。"樂"作為音樂制 度,它包括樂縣、舞列、用樂等都有其森嚴的規定,孔子思想認為,禮是道德行為 的規范,而樂能調和性情、移風易俗。二者皆可用以教化人民,治理國家,而禮與 樂相結合不僅能維護奴隸主貴族內部的等級秩序,更能有效地統治人民。 二、孔子思想的"中庸" 孔子思想中的"中庸"的主要內容并非現代大家所 普遍理解的中立、平庸,其主要思想在于修養人性,在于人們要自覺地進行自我修 養。中庸是孔子思想范疇中一個極其重要的概念,貫穿于孔子的整個思想體系中。
孔子中庸思想的理論基礎是天人合一,就是人們要自覺修養,從而達到像美好的天 一樣的理想境界。"中庸"思想的實質就是規范人們的活動行為,試圖在禮壞樂崩的 春秋末期中重建理想中的周初文明,恢復長幼有序、上下有別的社會秩序。 中庸之道是孔子集前人尚中貴和的思想而形成的一個其重要的代表思想,他主張將 中庸發展為認識和對待世界、探究和處理思想情感行為以及各種事物的合乎實際或 一定標準的原則和方法的哲學范疇。他把"和"看作一種最高的價值,為了保持"和" 的境界必須保持中庸之道。"君子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 而不猛。"凡事都應該采取持中的辦法,而不能走極端,這是實現和的根本方法。 孔子"溫而厲,威而猛,恭而安"更是中庸準則的典范。 孔子的中庸思想不僅對 仁、禮有深刻的影響,而且滲透到他的政治觀、人生觀、價值觀、歷史觀、文化觀 等各個層面?鬃泳褪且灾杏顾枷霝閮群,構建起動中有靜、靜中有動的儒家學說 體系。但是《中庸》中儒家極力主張等級社會,無論處于富貴,貧賤,夷狄還是患 難的地位,就要嚴格按照這些地位的要求行事,這顯然違背人性的發展和社會發展 的。所以,我們在看待"中庸"思想時它時一定要慎重,要辨證地去分析和把握它。